当前位置:首页>相關訊息

物流合併電商?

Share |

未來,究竟是物流合併電商,還是電商合併物流?


這個問題,是幾年前筆者和同事討論過的一個看似不成立的問題。

這一問題的核心在於,電商發展到極致,配送環節將成為最為複雜的環節,而掌握了複雜的配送環節的物流企業反向去做電商,可能會事半功倍。例如,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生鮮」電商無一成功,而已經擁有以快速網路著稱的順豐卻是最有希望盤活生鮮電商的企業。

事實上,現在的電商平台化,已經使得這一命題不再成立。因為在平台化的情況下,電商有三大核心競爭力,其中前兩項都是物流企業所不具備的。

其一,是廣泛的供應商體系帶來的充足商品和有競爭力的價格。這方面的競爭焦點是,如何通過服務讓供應商更好地成長、生態環境擴大,阿里、京東的小貸業務和騰訊即將上馬的供應鏈金融,阿里的一系列信息服務(如廣告平台)業務等,都是這一環節的硬實力。這一體系,是目前階段競爭的最重要因素,而一直以開放平台運作的阿里,在這方面的體系更為完整。

其二,是通過大數據分析所掌握的消費者行為模式,以及隨之進行的針對性設計。包括頁面設計、商品分類和推薦、促銷活動設計,全部都屬於這方面的硬實力。這一方面正在潛移默化地構成消費者習慣。

其三,是高效率、服務優質的配送體系。這方面,在追求品質的中產階層買家不斷增加、價格與服務的平衡發生變化的過程中,將越來越重要。最近熱播的「還能再慢點么?」系列廣告,正說明這一體系越來越成為競爭的焦點。

遺憾的是,阿里雖然因其先發優勢,在前兩個環節佔據了制高點,但在第三個環節,它卻錯過了布局的最佳時機。

基於海量數據,阿里完全可以讓配送環節的效率進一步提升。然而,構建一個能夠自主掌控,以期待其提升服務質量的物流體系,有兩種方案:自建,或是租賃。但阿里在布局物流之前,其體量已經龐大到難以用這兩種方式滿足其需求的程度。